激發學生興趣 感受數學之美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舉行數學文化節

“我們還剩一個章就可以集齊了!”3月14日中午,北京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北大附中”)校園內,兩名男生邊跑邊揮舞著手中的小冊子,向同學炫耀。“我也快了!”被炫耀的女生也舉起了手中已經蓋得滿滿的集章卡。
3月14日是第六個“國際數學日”,北大附中第二屆數學文化節在這天啟幕。活動由北大附中和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北大數院”)聯合打造。
數學文化節在提供一系列豐富多彩活動的同時,以“園游會”的形式設置多個好玩有趣的數學小游戲,弘揚數學文化,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美。
“面面俱圓”“找生日”“四巧板”“骰子大挑戰”……數學文化節把學校變成了一個大樂園。這裡有16個可以蓋章獲得積分的游戲,還有若干個由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館等校外機構帶來的活動展區。
北大附中數學學科長馬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次游戲面向全體學生征集,北大數院也帶來了好幾個他們設計的游戲。“北大數院舉辦數學節的經驗很豐富,我們的教師多次去那裡‘取經’。”馬晶希望,孩子們能在這些動手游戲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並由此認識到,數學不枯燥,數學很好玩。
北大附中數學教師劉福合一直笑瞇瞇地看著孩子們玩數學游戲。“玩游戲,就是讓他們對數學別畏難、有興趣就可以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田剛當天下午也來到北大附中,做了一場關於數學的科普講座。
田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學是基礎學科,嚴謹的數學訓練能培養系統性思維。這種思維是最重要的,無論一個人做不做數學研究,培養數學思維都大有裨益。“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數學是有趣的,從這個角度看,數學文化節具有特別的意義。”
田剛多次提到“興趣”。他表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不是越超前學越好,小學就開始學初中甚至高中、大學的內容,這種功利化做法其實不適合孩子的成長。大學中學貫通培養,不是中學的基礎沒打好,就開始去學大學的知識,而是在學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讓學生了解大學的課程,展開探索。家長應尊重孩子的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的發展。“人才培養方式要因人而異。”田剛說。(記者 張蓋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