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樹立國家安全意識 推動國家安全教育

——全國學校國家安全教育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

2025年04月15日08:34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樹立國家安全意識 推動國家安全教育

4月14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全國學校國家安全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也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推動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多位專家在會上道出他們的探索和建議。

作為來自中學的教指委委員,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校長王繼兵表示,中學要有在校園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謀劃,要有提升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責任,更應有將國家安全教育知識納入必修課程體系的擔當。

王繼兵認為,課程建設是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核心基礎。中學要注重必修課程的顯性切入與隱性融合,兼顧選修課程的分層開發與動態創新,同時注重學科教育的有機融合滲透。“如物理學科結合核能講核安全,生物學科結合講外來物種入侵講生態安全,信息技術課則融入數據安全知識……各科教師應根據我們的學科特點,深入挖掘國家安全教育的元素,使國家安全教育真正貫穿日常教學。”王繼兵表示。

實踐活動是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載體。王繼兵說,中小學應該將國家安全教育深度融入日常德育活動,還可建立政校企合作機制,聯合國家安全機關、科研院所等共建校外實踐基地,開展情境教學、探索活動,形成育人的新常態。

一些委員坦言地方學校面臨師資不足的問題。王繼兵建議,各學校每年應當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國家安全教育師資培訓,在傳統的學科教研組外成立國家安全教育教研組,利用名師工作室、區域教研共同體來共同研究如何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管鋒介紹,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他們重點完善三項機制:動態研判機制,對國家安全動態和隱患進行實時研判﹔應急演練機制,每學期開展網絡安全事件處置、實訓場所消防疏散等情景模擬演練﹔產教融合機制,圍繞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聯合龍頭企業開發技術安全標准,將海洋安全、工業互聯網安全等職業教育前沿內容納入教學標准。

管鋒呼吁,成立職業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共同體,凝聚多方合力,構筑安全防線﹔完善產教融合協同機制,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專業建設全鏈條,以機制創新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傅小強站在學科發展角度指出,教指委的成立可以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及行業資源,推動學科從自主探索到體系化建設跨越,推動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進入規范化、系統化發展新階段。

傅小強說,國家安全學需重點把握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科學指引。學科建設必須始終將這一重要思想貫穿教學科研全過程,確保學科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二是堅持實踐實用的發展路徑。國家安全學既要“上接天線”,也要“下接地氣”,要培養“懂戰略、精專業、能實戰”的復合型人才,讓國家安全科研成果真正服務於國家安全決策,讓教學實踐始終扎根中國國家安全現實。三是堅持交叉融合的學科優勢。國家安全學作為新興交叉學科,要努力打破傳統學科框架,堅持以問題導向推動“國家安全學+”的跨學科發展,服務國家安全重大需求。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指委主任委員程建平認為,十年來,國家安全教育已經從初步探索階段進入深化發展階段。國家安全學學科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也正處於起步發展的關鍵階段。“隻有通過持續強化學科基礎建設,完善學科發展生態,才能真正實現國家安全教育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全面化發展。”程建平指出,要立足中國國情,加快構建國家安全學自主知識體系,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理論框架、概念體系和話語體系,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通過學科建設這個牛鼻子,帶動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協同發展,最終形成多形式全覆蓋的國家安全教育新格局。”程建平強調。

教指委是在教育部領導下,對全國學校國家安全教育教學發揮研究、咨詢、指導、評估和服務等作用的專家組織。首屆教指委由來自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42名委員組成。

(記者 張蓋倫)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