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
屈凌波:強化特色引領 分類助推地方大學改革發展

2025年是教育強國建設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人民網教育頻道聯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共同開展策劃,推出“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欄目,邀請高等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暢談思考體會、凝聚發展共識。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如何找准自身定位、發揮特色優勢,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是新時代的重要課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期間,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地方大學教育研究分會理事長屈凌波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
屈凌波談到,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征程中,地方高校的發展建設起著重要作用。隻有地方高校實現“由大向強”轉變,才能寫好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擺脫“千校一面” 推進高校分類特色發展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下稱《綱要》)提出,分類推進高校改革發展。屈凌波表示,推進高校分類特色發展是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地方大學要擺脫‘千校一面’的同質化困境,關鍵在於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確自身的特色與優勢,以對社會的貢獻彰顯自身價值。”屈凌波認為,一流大學的標准並非外在的標簽,而應當體現在對社會的一流貢獻上。
他談到,地方高校辦學應堅守教育初心,立足自身定位,保持獨立思考和自主發展的能力,真正回歸教育的本質,避免功利化傾向,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助力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屈凌波介紹,經過多年發展,地方大學教育研究分會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特色化的會員發展格局。面向未來,分會將持續以黨建引領發展建設,深化會員高校發展共識,深刻領悟地方高等教育在國家高等教育現代化治理體系中的重要性,堅定地方高校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
深化產教融合 引領地方大學高質量發展
“《綱要》明確提出 ‘塑造多元辦學、產教融合新形態’,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產業升級轉型指明了重要方向。”屈凌波表示。
在他看來,在以知識和技術為主導的現代產業背景下,地方大學需要在課程設計、培養目標、培養計劃、教學過程中,真正把產教融合作為一種深刻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推動教育科學化、理性化發展。
“如果一所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是脫離產業發展、沒有產業遠見、沒有產業推動能力的人,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背離,那肯定不能稱之為一所成功的大學。”屈凌波表示。
屈凌波談到,對於地方大學而言,要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從教育規律、教育內涵上真正重視產教融合,突出需求牽引,深化校地融合,助推實現產業和大學雙輪驅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