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萬裡行”系列訪談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張廣軍:做教育家精神的自覺踐行者


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為進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生涯全過程,並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聯合人民網教育頻道、學習強國平台共同開展策劃,推出“教育家精神萬裡行”訪談欄目,邀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深入研討、分享感悟,共同書寫好新時代的“強師答卷”。
“教育家精神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要指引,要融入教師主責主業,激勵廣大教師做教育家精神的自覺踐行者。”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張廣軍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
張廣軍指出,學校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以實際行動回答“強國建設、華科大何為”的時代命題。
涵養高尚師德師風 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張廣軍認為,高校教師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准確把握新時代對教師理想信念、人格品質、專業修養、教育態度、教育能力的全面要求,提升育人能力素養,涵養高尚師德師風,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弘揚教育家精神。學校黨委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和加強黨對教師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深化“新時代黨旗領航工程”,將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作為學校第五次黨代會兩大行動之一進行重點部署,一體納入五年規劃,將2025年定為“人才隊伍建設年”。加強制度建設,出台《關於加強新時代教師黨建工作的實施辦法》和《關於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全力打造“黨旗領航教育基地”和“領航書屋”,把教育家精神納入教師黨支部每月主題黨日學習討論,深入推進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
二是以高目標牽引推進弘揚教育家精神。學校強化教育家精神資源供給,組建教育家精神研究中心,建設實踐教育基地,圍繞教師黨支部建設培育弘揚示范點,打造遍布全校的教育家精神宣傳弘揚平台。增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效,面向全體教師舉辦“教育家精神大講堂”,抓實每月政治理論學習,常態化開展教師國情研修,推進教師培訓全覆蓋。弘揚尊師重教良好風尚,精心組織教師節和入職、晉升、榮休等活動,創作“大學大師劇”,講好華科大教師故事。近年來,學校涌現出一批以崔崑院士、熊有倫院士等為代表的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成效顯著的先進典型。
三是以高標准踐行深化弘揚教育家精神。學校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准,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筑牢師德師風底線。強化教書育人導向,夯實課堂育人第一責任,著力提高課程思政水平,健全教師參與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長效機制,鑄就了“學在華科大”“文化素質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三大育人品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將“至誠報國”追求轉化為實際行動,產生了一批科研攻關群體,建成了以“四顆明珠”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創新平台。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校地校企協同,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在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中連續八年獲評最高等次“好”。
強化工作統籌引領 筑牢教育家精神踐行主陣地
“要提高政治站位,統籌謀劃,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教師黨員在踐行教育家精神中的引領作用。”張廣軍說,“要不斷完善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師工作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履職盡責、院系黨組織推動落實的大教師工作格局。制定加強教師思政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引導廣大教師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張廣軍表示,要把握和尊重教師發展的科學規律,構建以教育家精神為內核的教師培養體系,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學校堅持推進教師培訓全覆蓋,系統開展教師思政培訓、崗前培訓、教學科研培訓,專項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培訓。發布教師學習培訓及發展支持服務匯總,提供高效的教師發展支持與服務。建設了“心理驛站”“生活加油站”等,增強教師幸福感和歸屬感。
“學校打造‘厚基礎、強實踐、重交叉’的人才培養模式,扎實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新時代文化素質教育,構建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張廣軍介紹,學校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加強重大平台謀劃布局,優化科技創新組織機制,讓應用研究成果適應產業需求,持續穩定為企業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學校還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高端智庫作用,引導教師開展咨政研究,推進定點幫扶,讓鄉村振興一線成為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
勇擔強國建設使命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在張廣軍看來,高校教師是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產生高水平創新成果的關鍵力量。
“高校教師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要勇擔科技報國使命。學校廣大教師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擔當科技攻關重任,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張廣軍介紹,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致力於光電領域技術創新,取得多項原創性進展﹔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高質量完成教育部直屬高校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測得世界最精准萬有引力常數G值﹔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賦能制造業國產零部件自主可控。
張廣軍認為,高校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要著力培養引領未來發展的創新領軍人才。“學校深化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突出大師引領、大項目牽引、大平台支撐,超常規培養國家急需學科專業高層次人才。創新工程碩博士培養模式、優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養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卓越工程師。”
“高校教師是科教協同發展的重要結合點,要發揮自身優勢,將科技勢能轉化為育人動能。”張廣軍說,學校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強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醫教協同,激勵教師站在學科前沿開展教育教學,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學校還引導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教材、師資和實踐基地等教學要素創新和建設,將科研平台、人才資源、硬件優勢轉化為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新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