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万里行”系列访谈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建设教育强国打头阵、当尖兵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高校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广大教师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作育‘强国一代’的实践中不断创造新业绩。”近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要将教育家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教育家精神是对新时代中国教师职业精神的深邃凝练,要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裘新表示,复旦大学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重要任务与抓手,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引领立德树人评价体系建构,引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营造。
裘新介绍,学校以“立魂、育德、培能、乐业”为目标,坚持思想强基、师德固本、实践立行、典型引领,大力完善教师荣誉体系,让广大教师更有事业成就感、价值实现感、职业尊荣感和学校认同感。同时,学校推进教师评价改革,注重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让高校教师的贡献与回报更加匹配。
“要加强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教育培训,构建全面的教师发展工作网络,将招生、教学改革、实践指导纳入教师发展必修课程。”裘新认为,学校要完善快速响应和协调解决机制,从教师身边的小事做起,持续改进管理服务作风,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不断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主动适应多学科交叉新范式,积极融入智能时代变革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教师应如何更好投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裘新表示,教师要自觉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肩负起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责任。
裘新介绍,学校聚焦国家先导产业需求,建设了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计算与智能、未来信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六大创新学院,引导教师投入创新洪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
“我们以‘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和‘AI大课’为抓手,推动教师主动革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裘新认为,教师应具备勇于变革、敢为人先的魄力,发扬“北坡精神”,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主动适应多学科交叉新范式,积极融入智能时代变革。
裘新表示,复旦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怀“国之大者”,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严格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自觉捍卫教师职业尊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我们大力开展教师学习培训和社会实践,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激励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构建教师发展体系,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与活力
面对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需求,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成为关键环节。裘新认为,高校需通过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构建教师发展体系,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与活力,保障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
裘新介绍,学校将实施“大人才”战略,搭建卓学优秀人才、卓识杰出人才、卓越领军人才、卓著顶尖人才四层次培育体系;按需遴选、综合支持、动态调整人才梯队,深入落实“Mentor-Mentee”导师制度,为教师提供覆盖职业生涯全周期的个性化发展支持方案。同时,学校将推进“大人事”改革,探索具有复旦特色的“准聘—长聘”制度,重构教职与薪酬体系,推动评价激励机制改革。
在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裘新表示,学校广泛深入宣传复旦历史上和身边的“教育家”“大先生”,厚植尊师重道文化沃土,浸润涵养高尚师德师风。
“一方面,举办致敬大师先贤系列活动,通过座谈会、纪念文集出版、生平展和手稿展等形式,展现大师风采;另一方面,选树师德典型、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持续开展‘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等评选活动,激励全校教师提升岗位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事业成就感。”裘新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