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系列访谈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全力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人民网记者 李依环
2025年06月30日16:18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222
小字号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铸魂强师,根在精神传承。新时代新征程上,教育家精神始终是指引教师队伍建设的灯塔,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深层动力。”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他谈到,新征程须有新担当。作为高校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全面落实实践要求,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努力成为“大国良师”,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

谭铁牛介绍,南京大学坚持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系统化设计、多维度推进,不断提升教师工作水平,努力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强化思想铸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体系建设。依托“南雍师道”讲师团,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将师德师风规范与警示教育融入教师日常学习内容。今年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第六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聚焦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主题集思广益、深入研讨。

二是完善大教师工作格局。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发挥学校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作用,构建齐心协力、关联有序、高效运转的联动工作机制,压实学院主体责任,推动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

三是注重示范引领。大力宣传程开甲、曾联松、吴健雄等杰出校友先进事迹,精心打造“致敬大先生”系列展览,营造尊师重教、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荣休与入职典礼,强化教师荣誉感,提振师道尊严。

四是服务教师成长发展。统筹教师系列培训,围绕思想铸魂、涵养师德、教书育人、科学研究、AI赋能、身心健康等方面设置不同类别课程,打造高质量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分层分类开展国情研修活动,坚持全方位、多形式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成长发展及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以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激发教师创新活力

推进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是重要环节。谭铁牛表示,近年来,南京大学坚持师德第一标准,以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激发教师创新活力,树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京大学提供坚实的队伍支撑和人才保障。

“学校强化质量贡献导向,完善评价标准。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坚持深化分类多元评价改革。根据学科特性制定差异化的申报标准、岗位条件和外审方案,避免‘一把尺子量所有人’。”谭铁牛说,要科学运用综合评价,统筹考量教师的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予以优先考虑,引导教师关注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激发教师的创新动力。

在优化教师评价方法方面,谭铁牛表示,学校推行“代表作+同行评议”,着力优化职称评审同行评议制度,在所有系列的评审中实现同行专家评议全覆盖;实施代表作评价,坚决克服“重数量、轻质量”顽疾。同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探索长周期评价与短周期评价、结论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评价从“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从“检测站”转型为“加油站”。

“励其志,育其能。学校通过完善激励和培育机制,让各支队伍‘各展其长’、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完善学校荣誉体系,设立突出贡献奖,激励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全校范围树立争先创优氛围,提振各支队伍的成长内驱力。”谭铁牛说。

系统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变革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立足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系统性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谭铁牛表示。

谭铁牛介绍,学校充分发挥基础学科优势,探索面向不同学科特色的AI赋能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计划”和“文科人工智能交叉研究计划”,助力文理工医各学科在知识创新、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等方面高质量发展。

“南京大学持续推进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实施‘学术基础设施提振计划’,重点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中心、社会调查中心和文科计算实验中心,打造全校统一的跨学科公共科研服务平台,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协同创新。同时,实施‘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项目’,鼓励文科内部以及文科与理工医科的跨学科研究。”谭铁牛说。

他进一步表示,南京大学完善数字教育支撑机制。在硬件建设方面,持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数字资源、计算与存储设施等基础条件建设。在完善机制方面,研究建立覆盖教师数字素养、教学数字化成效、资源建设质量的多维评价体系,努力形成数字软硬件资源与人才支撑的优化配置机制;通过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推进研究方法、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创新,为教师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南京大学将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职业发展全周期,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名师名家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壮丽篇章。”谭铁牛表示。

(责编:郝孟佳、刘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