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I“辅导员”助毕业生高效就业

2025年07月22日09:10 | 来源:科技日报222
小字号

“AI不仅帮我匹配了心仪的岗位,还‘诊断’出简历中的问题,甚至连面试技巧都提前帮我模拟好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2025届毕业生黎贤金,在收到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后,兴奋地与记者分享。

他的经历正是该校将AI大模型、数字人等技术深度融入就业育人全链条,构建数智化就业服务体系的生动写照。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式对外发布AI大学生成长档案赋能系统,经过一年的试运行,一场以“精准匹配”为核心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变革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打破就业“信息差”

“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招聘科研技术员……”记者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生周佳辉的手机上刚收到一条岗位推送信息。他正有意寻找一份酒企科研技术岗的工作,而AI大学生成长档案赋能系统经过筛选后推送的岗位,与他心仪的地区、专业方向高度契合。

“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太多了。以前我们找工作就像大海捞针,浪费很多时间,也不见得适合自己。”周佳辉说。

在传统就业服务中,学生“海投”简历、企业“盲选”人才的现象十分常见。那么,如何打通人才供需两端的数据壁垒,实现精准对接?AI大学生成长档案赋能系统给出的答案是——构建实时动态更新的“成长档案”。

该系统构建了上万名学生的能力画像,专业课程成绩、通用能力、职业兴趣测评等数据被划分为六大维度、三十项细分指标。“通过采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践轨迹,我们形成了可量化的‘人才图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罗建峰介绍。与此同时,大模型算法每日抓取全国30余万家企业招聘信息,打造动态更新的“需求数据库”。

这种双向画像的匹配效果十分显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学生刘缘的成长档案显示,她在“果树生理与栽培”课程中表现突出,但沟通能力评分较低。系统据此为她推送了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助理岗,并建议优先参加AI言语表达训练营。“过去我一直觉得自己适合研发,现在才知道企业更看重‘技术+沟通’的复合能力。”刘缘说。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在6个试点学院成功试运行AI大学生成长档案赋能系统,通过严格的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随着AI大学生成长档案赋能系统的全面覆盖和AI实训模块的持续迭代,学校将基于学生反馈和就业数据,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致力于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智化就业服务模式。

构筑实践“练兵场”

“请用1分钟阐述如何评估和改善动物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状况。”屏幕中的“AI面试官”正在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学生张浩进行模拟面试。面试结束后,系统立刻生成一份报告,指出张浩专业知识储备丰富,但在回答中多次使用“嗯”“呃”等语气词,显得不够自信,建议练习清晰、简洁的表达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语气词,以提高表达的流畅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针对学生就业痛点,开发了自我透视认知、职业探索、就业生涯实践等8套AI教具。其中,AI简历优化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简历中的“无效描述”,如将“做项目数据分析”改写为“通过数据驱动决策,识别出影响小麦生长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优化种植方案的建议,最终使产量提升了17%”。据统计,使用这些教具的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所需技能;使用AI简历优化系统的学生,其简历评估分数提高了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出的数字人“西小农”,是24小时在线的“生涯助理”。“它不仅能解决我在就业方面遇到的任何问题,还会提醒我如何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学校可以提供哪些指导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2021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刘航一边展示着手机里的对话记录一边说。目前,数字人已承担80%的常规咨询工作,让教师专注于个性化指导。

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出的创新就业服务,企业层面的招聘也更加精准。经测试,企业经授权后可调阅岗位匹配度高的学生档案,精准对接相应学院举办专场宣讲会,招聘效率预计将提升3倍。“这比传统‘摆摊收简历’高效多了,学生也能更快匹配到符合自己意向的岗位。”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市场部部长艾群轶说。

“下一步,我们将以促进供需适配为导向,动态调整学校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主动对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闫祖书说。(记者 王禹涵)

(责编:李昉、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