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武漢,工學博士賀立軍開了家“有聲音”的博物館——
鋼琴載夢 月湖聽心(千行百業看海歸)

![]() |
武漢琴台鋼琴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865年的9尺施坦威黃金大鋼琴。 |
![]() |
賀立軍在館內。 |
人生的前半程,賀立軍幾乎都沉浸在數字和公式的世界裡,那些復雜的理論模型和精確的數據讓他感到踏實。
2010年,在拿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博士學位后,賀立軍前往美國,從事礦業投資與咨詢工作。其后3年,他的足跡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那時的他並未預想過,自己的事業會在某個轉角處與鋼琴緊緊相連,開啟一場從礦產到藝術的別樣跨界。
結緣於一架古董鋼琴
賀立軍的女兒5歲時開始學習鋼琴,那時,由於工作原因,賀立軍全家搬到了美國密蘇裡州生活。為了讓女兒堅持學琴,他認真“淘”了一架老琴,沒想到,竟買到了一件“古董”。
這是一架1912年的Behning&Son(貝寧)立式鋼琴,紫檀木琴身、象牙白鍵、烏木黑鍵,琴聲渾厚優美。當時,它的前主人在網上著急出售,標價300美元,並一再強調“這鋼琴棒極了”。精美的工藝、細膩的音色讓賀立軍一見傾心。
一半出於真心喜歡,一半出於好奇,賀立軍買下了它,並聯系了一家搬家公司,花了400美元運費送回家。
隨琴一起送來的,是一張1914年購買鋼琴時的原始收據,賀立軍清楚地看到當年鋼琴的售價是425美元。為了進一步了解這架鋼琴,賀立軍查閱了大量資料,越是深入,越被背后的故事吸引。鋼琴不僅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同時還代表那個時代手工及工業制作的極高工藝。每架能留存於世的古董鋼琴,背后的故事往往都值得回味、探究。
有的鋼琴承載著一段琴瑟和鳴的動人故事。1947年,錢學森為蔣英買下一架施坦威三角鋼琴作為新婚禮物,這架象征著科學與藝術美滿交融的鋼琴被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永久收藏。
有的鋼琴記錄著一段音樂傳奇。2000年,約翰·列儂生前使用過的鋼琴通過網絡向全球網友競標,最終以208萬美元的價格售出。這架鋼琴是約翰·列儂在1970年花了1400多美元買的,1年后他在這架鋼琴上創作了自己的代表作。這架鋼琴創下流行歌手身后遺物拍賣金額新的紀錄。
對古董鋼琴日漸痴迷的賀立軍,在工作之余幾乎跑遍了美國,收集了各類古董鋼琴100余架。為了讓這些老琴重新彈出聲音,他開始自學鋼琴結構原理及修復技術。與此同時,一個想法悄悄在他心底萌芽……
創建鋼琴博物館
2014年,賀立軍決定攜全家回國,100架鋼琴漂洋過海從美國運回了武漢。
經過一番努力,同年8月,在擁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的月湖之畔古琴台,賀立軍創建了一家鋼琴博物館——武漢琴台鋼琴博物館。賀立軍希望這座博物館能成為心靈的驛站,為繁忙的人們在生活中提供一片寧靜港灣。
開辦一家博物館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雖然困難重重,但賀立軍一直在堅持。為了豐富藏品和展陳,他幾乎每年都去歐洲和美國參加各類拍賣會購買藏品,再運回博物館。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古董鋼琴、提高鋼琴藝術修養,賀立軍定期在博物館內舉辦多類社教活動,如古董鋼琴音樂會、知音鋼琴生活節、鋼琴讀書會等。
2024年5月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武漢琴台鋼琴博物館和江漢關博物館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快閃活動。當日上午10時30分,江漢關博物館廣場上響起歌曲《在此》,來自10所高校的100余名大學生,從廣場四周的角落現身,即興表演大合唱《在此》《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我和我的祖國》,其間還穿插了古琴合奏《高山流水》、鋼琴獨奏《洪湖水浪打浪》……在參演者的共同努力下,這場快閃表演將藝術與教育融合,為市民和游客帶來了一場別具特色的視聽享受。
在武漢天河機場,賀立軍用編鐘與鋼琴搭建了“一見鐘琴”大舞台,用東方的樂器之王編鐘與西方的樂器之王鋼琴合奏《長江之歌》《九歌》等,吸引了許多旅客駐足打卡。
為了讓博物館實現更好發展,賀立軍努力拓展鋼琴相關文化產業,新建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和古董鋼琴修復技術中心。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努力,讓鋼琴博物館走得更遠。
創建琴台鋼琴博物館的這10年,徹底改變了賀立軍的人生軌跡。他出售了美國的多處房產,把所得全部投入了博物館﹔他也幾乎放棄了原來的專業,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發展博物館事業中。
“在我看來,音樂與科學相似,都在不斷地探索與追求之中。鋼琴上的每一個黑白鍵,都仿佛蘊含著生命的秘密。我聆聽那些經典的旋律,也嘗試著去創造自己的音符,用音樂來訴說對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賀立軍說。
復現舊日琴韻
古董鋼琴的價值不僅是收藏。賀立軍一直致力於鋼琴的修復技術研究,進行修復后的古董鋼琴可以很大程度上恢復到出廠狀態,彈出和諧音色,既保留了原有的藝術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復現了手工鋼琴黃金時代的音色。
自武漢琴台鋼琴博物館開辦以來,賀立軍團隊已經修復了幾百架古董鋼琴。名氣逐漸打響,甚至許多歐美的收藏家也專門將鋼琴送來武漢修復。
在這個過程中,賀立軍更深層次地感受到了不同時代鋼琴的特點和魅力。他走訪世界各地的鋼琴博物館,拜訪各地的古董鋼琴修復技師﹔他與音樂家和鋼琴技師交流心得,學習不同的修復技術。
10多年來,武漢琴台鋼琴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從最初的1人增加至20人,場地規模也從最初的2500平方米發展為綜合面積8000平方米。2021年,武漢琴台鋼琴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是湖北省第一家私人創建的國家級博物館。
今年,賀立軍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海歸代表共同申報了“以音樂療愈優化門診服務的創新實踐”科研項目,希望將音樂與醫療相結合,優化就診環境,盡己所能為當地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每當立足月湖之畔聆聽百年琴聲時,賀立軍人生中的許多剪影仿佛瞬間重疊——5歲時的山村學童、35歲時的海外精英、48歲時的博物館館長……
他說,感謝鋼琴,琴鍵和弦飛舞,奏出了生命裡最美的一段樂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