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可編程晶格結構打印出多種生物組織

2025年07月21日08:36 | 來源:科技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可編程晶格結構打印出多種生物組織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團隊開發出一種3D打印的可編程晶格結構,能夠使用單一泡沫材料打印出多種生物組織,從柔軟的肌肉到堅硬的骨骼均可實現。這一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為仿生機器人設計開辟了全新路徑。

自然界中,動物的復雜運動依賴於軟硬組織的協同作用。例如獵豹的高速奔跑、蛇的靈活爬行,以及人類手部的精細抓握,都離不開肌肉、肌腱、韌帶與骨骼之間的無縫配合。這些組織共同提供了運動所需的能量、精確度和活動范圍。然而,在機器人領域復制這種生物組織的多樣性一直是一項巨大挑戰。

目前,多材料3D打印技術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生物組織的多樣性,但這種方法在控制剛度和承重能力方面存在局限,難以在整個結構中實現連續調控。此次開發的新型可編程晶格結構,成功將生物組織的多樣性與機器人的精確控制相結合。

該晶格由一種簡單的泡沫材料構成,其基本單元可以被編程為多種形狀和位置。每個單元擁有超過100萬種可能的配置,並且可以組合使用,從而產生幾乎無限的幾何變化。團隊利用這種技術,制造了一個仿生大象機器人。它擁有柔軟可扭曲的軀干,以及更加堅硬的髖關節、膝關節和足部結構,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性與結構的穩定性。

晶格結構的核心在於兩種主要單元類型:體心立方單元和X-cube單元。當它們被用於3D打印“機器人組織”時,可以分別呈現出不同的剛度、變形能力和承重特性,並支持無限種組合方式。例如,一個由4個疊加單元組成的晶格立方體可產生約400萬種配置,而5個單元則可產生超過7500萬種配置。

這種能力特別適用於模仿象鼻等肌肉器官的復雜結構。在大象機器人模型中,這種雙重編程功能使得大象軀干的復雜動作得以再現,同時還可保持各部分之間的平滑過渡。

這為未來機器人研究提供了廣闊空間。晶格結構具有優異的強度—重量比,類似於蜂窩結構,能夠制造出輕便高效的機器人。其開放式泡沫設計也適合在流體環境中運動,賦予結構更多智能化功能。(記者張夢然)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