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分子育種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國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團隊聯合相關科技企業,成功研發“中國黃牛1號”50K育種芯片並正式對外發布。該液相芯片是團隊繼2021年1月成功開發首款中國黃牛高密度SNP(單核苷酸多態性)固相芯片並打破肉牛育種芯片國際壟斷后,在牛分子育種技術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昝林森團隊運用生物信息學,對以秦川牛為代表的分布於我國西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東北等6個地理區系的地方黃牛品種特異性位點進行精准篩選,並整合多年來在生長、肉質、繁殖及抗病等性狀相關功能位點的研究成果,成功研發“中國黃牛1號”50K育種芯片,該芯片具有檢測成本低、選擇准確性高等特點,實現中國黃牛快速、精准、高效選育,為地方黃牛品種保護、定向選育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也為我國肉牛種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該芯片以中國五大良種黃牛為主,涵蓋中國6個地理區系38個黃牛品種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同時包含關鍵性狀相關功能位點18500個,為精准育種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在38個中國黃牛品種近30TB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分析基礎上,芯片為上述黃牛品種量身定制了專屬的鑒定位點,能夠精准識別其獨特的基因標識,為中國黃牛種鑒定與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利用該芯片分別對秦川牛、南陽牛、魯西牛和延邊牛四個品種共計28個個體進行了SNP位點檢測,對存在地理差異的10個品種共47個個體進行檢測,結果表明“中國黃牛1號”50K育種芯片位點選擇合適、芯片設計合理,分型結果表現優異,能夠滿足大量樣本的檢測需求。
多年來,聚焦中國黃牛代表性品種——秦川牛,昝林森團隊創立了四級保種選育擴繁模式,採用“表型+基因型”選種方法,大幅提升了秦川牛生長速度和產肉性能,加速了良種定向選育擴繁,培育秦川牛肉用新品系1個,並構建了全產業鏈開發技術標准體系,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和節本增效。2023年,秦川牛成為全國十大優異畜禽遺傳資源中唯一入選的牛品種。(記者 李潔 張哲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