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吉林:農業高稟賦跑出增收加速度

2025年07月25日09:01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核心區,肥沃的黑土、充足的水源、充足的日照、廣袤的林區,為吉林打下了發展農業的厚底子。行走在白山鬆水間,感嘆物產豐饒的同時,記者更加關注的,是吉林如何不負自然資源稟賦,跑出產業高價值和發展加速度。

延邊大米曾是清朝的皇家貢米。有句歌詞唱到“海蘭江畔稻花香”,延邊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就是海蘭江畔的一個村子。沿著柏油路入村,綠色稻田鋪向天邊,風裡裹著灌漿的香氣。

“以前大米只能賣兩三塊錢一斤,我們不斷培育高品質大米,通過科技賦能和品牌打造,現在的品牌大米價格最低8塊錢一斤。”光東村駐村第一書記時彥鵬介紹,村子有延邊大學科技小院和吉林省農科院等單位的試驗田,先后培育了近3000個品種,有十幾個品種正在進行成果轉化。

“這裡土壤好、水質好,我們培育的有機大米顆粒飽滿、油潤有彈性。”曾在國外留學的光東村村民金君返鄉后選擇了農業創業。2024年,他的公司賣出有機大米1200噸,遠銷日韓,最高賣出50元一斤的價格。他還開始改變經營模式,預售稻田,採取定制化生產,“我們的稻米很受南方客戶歡迎”。

通過科技和管理打造高品質產品,再借助品牌力量,把高品質轉化為高附加值,吉林加速推進現代化大農業。長白山東麓的延邊州汪清縣一直以來以其優質的木耳資源聞名,然而,傳統的木耳生產是農戶手工制作木耳菌包,不僅生產效率低下,品質和產量也難以保証。稍有差池,就會出現農戶“辛辛苦苦一年白忙”的情況。

拌料時小料配比為多少菌包營養最充足,裝袋時菌袋規格為多少菌包生長最充分,培養時溫度、濕度為多少雜菌率最低……摸清這些數據后,汪清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將工業4.0技術運用到菌包生產這一關鍵環節,從上料、拌料、接菌、裝袋、成筐到運送、滅菌、培養、擺袋,一條擁有30多項專利的全程自動化菌包加工生產線被開發出來。

“我們的生產線日產黑木耳三級菌棒15萬袋,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無菌環境下,菌包的成活率從過去的50%提升到99.9%,品質也有了極大提升。”公司董事長孫永芳說。

在標准化的基礎上,吉林省首例“盒馬村”落地汪清,盒馬超市與桃源小木耳合作,讓產銷之間形成穩定的供應關系,推動農產品標准化、精細化、品牌化改造。孫永芳介紹,通過調整菌種、基質配比和種植方式,該公司自主研發出“脆脆”“糯糯”“潤潤”“肉肉”“爽爽”等木耳產品。“每一種的口感和營養都各具特色,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和口味的需求。”

“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吉林市永吉縣位於低山丘陵地區,擁有豐富的地熱、溫泉資源。吉林卓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這裡建起了目前東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科技集成度最高、設施最現代化的全自動“植物工廠”。

一間溫室裡,無土栽培的水果番茄、水果黃瓜、青椒、甜瓜等長勢良好,枝條沿著縱向空間攀爬。技術員陳鳳東指著水果番茄介紹:“一年定植一季,一季可以採果8個月,一平方米四棵產量大概在15公斤左右,自動化程序會根據當天的日照和溫度調節水、熱、光和營養液。根部培養槽裡的椰糠有較好的透氣性和保水性,垂直生長的空間裡,每個小番茄都能獲得充足的光照。”由於採用了智能化自動技術,這座兩萬平方米的“植物工廠”隻需要四個人進行管理。

另一間溫室是水產養殖區。一個個使用循環溫泉水的圓形水罐裡,密密地游動著柳根魚、瓦氏雅羅魚、西伯利亞鱘、黃金鯽、小龍蝦、青蝦、南美對蝦……許多原本在東北地區很難生長的品類在這裡也能培育,一年四季,都可以滿足百姓餐桌上的需求。“循環溫泉水養魚優勢明顯:一是養殖環境好,用水量大大減少,不污染環境﹔二是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養殖周期大大縮短,單位面積產量比傳統池塘提高20至80倍。”陳鳳東說。

現代大農業產業鏈為周邊群眾帶來就業機會。卓遠農業董事長李崇東說:“飼料、種植、服務、運輸等相關產業,帶動鄉鎮及行政村就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300余人。”在汪清縣,60%以上的行政村有木耳產業,栽培總量在6.5億袋以上,累計帶動農民就業超過3萬人。

在光東村,記者觀察到,短短一上午就有十來輛旅游大巴來到村裡。發展現代農村田園旅游成為村民增收新途徑。“6月下旬到10月底是游客最多的時候,大家有的體驗田園風光、水稻收割,有的體驗打糕、辣白菜制作,還有學生來參加暑期研學活動。”光東村歸心民宿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麗娜說。

“通過‘三產促二產帶一產’的路子,光東村2024年接待全國游客超20萬人次,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01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萬元。”時彥鵬說。(記者 劉博超 姜奕名)

(責編:孫競、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