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最能嘗到奮斗的甜”


七月的西寧天高雲闊,湟水河泛著碎銀般的光,油菜花在群山腳下鋪展成一片金黃。可這般美景,曾雅萍卻無暇欣賞。參加崗前培訓、了解學生情況、反復備課磨課……她把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再過幾天就要上講台了,可不能掉鏈子!”
這位剛從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的姑娘,沒有選擇一線城市工作,而是來到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第一中學執教。問起原因,她答得誠懇:“我想把自己得到的愛傳遞下去,為最需要的地方雪中送炭!”
曾雅萍的家,在甘肅沙漠邊緣一個小村庄,祖祖輩輩土裡刨食。“小時候,爸媽總是天不亮就扛著鐵锨出門,天黑透了才回來。累彎了腰、熬白了頭,還是攢不下多少積蓄。我不止一次地想:要不,高中不讀了,出門打工?”困頓中,她收到了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發起的“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金。
懷著感恩之心發奮苦讀,她終於考進了清華園!
“一進校園,我就主動報名做志願者,接過了公益助學的接力棒!”曾雅萍回憶著。甘肅、內蒙古、寧夏、雲南……大學四年的所有寒暑假,她幾乎都奔波在公益助學路上,累計參與發起13次公益實踐。
她用心呵護著孩子們的求學夢:在湖南山區,看到很多失依兒童缺少關愛,她和同伴發起公益項目呼喚社會關注﹔在江西井岡山,為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她精心設計了扎染、扭扭棒、物理實驗等素質拓展課﹔在寧夏鄉村,為了激發孩子們創造未來的動力,她打造了別開生面的職業規劃課……
常有曾教過的孩子寫來書信,對“雅萍姐姐”訴說心裡話:“我會努力學習,因為你說過:不放棄的人最勇敢!”“謝謝您,讓我看到了明天的樣子”……一封封來信,一個個千紙鶴、扭扭花,都被曾雅萍精心收藏著。
“正是這樣的經歷,讓我逐漸感受到:在西部,最能嘗到奮斗的甜!今后,我一定會付出全部熱情和精力。”曾雅萍說,眼神晶亮,“願化星點燈,照亮后來者前程!”(記者 鄧暉 王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