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系列访谈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打造一流大学高水平教师队伍

人民网记者 孙竞
2025年07月24日08:30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222
小字号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同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大国良师”队伍。

强化思想引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郑庆华指出,近年来,同济大学以国情教育牵引,锻造信仰如磐之师;以榜样力量润心,塑造师德垂范之师;以五维赋能提质,培育本领卓越之师。

郑庆华介绍,学校将国情教育作为关键引擎,在贵州遵义、四川李庄、浙江黄岩、河北雄安等地协同共建“思政教育基地”,构建起时空交织、主题互补的立体化国情教育矩阵。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高层次人才不同对象的发展需求,同济大学创新构建“岗前筑基、实践砺能、战略献智”的分层分类培育体系,实现思想引领的精准发力。

“学校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追求卓越教师奖’等荣誉评选,深挖校内师德典范,构建‘选树—传播—引领’全链条培育模式;打造‘榜样在身边’宣传矩阵,推进院士传记出版、大师剧展演,建设同济大学李国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引导教师将科学家精神与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合。”郑庆华说。

郑庆华表示,学校还创新构建“教学科研提升、政治文化涵养、学科交叉融合、心理关怀疏导、国际视野拓展”五维联动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构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的阶梯式发展的成长培养路径,打造“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工作坊”等教师培训品牌项目,系统性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深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 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郑庆华介绍,同济大学聚焦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标准,以长聘制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通过全方位、系统化、联动性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学术共同体协同合力。以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科学前沿为导向,科学规划教师岗位布局,创新设立战略领域专项评审通道,精准引育复合型人才。在职称评审机制中,发挥各学科分委员会的学术引领作用,坚持“学校统筹标准、分委会分类指导”,将学科发展目标、团队建设需求与岗位设置深度融合,形成战略导向明确、资源配置精准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二是强化破旧立新,积极深化评价机制改革。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决破除“五唯”顽疾,打造以教书育人实效、学术创新贡献为核心的差异化评价体系。试点设立人才特区,开辟交叉学科评审“快车道”,为特殊人才、紧缺人才定制破格晋升路径,搭建绿色成长通道。创新实施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技术转化等多元领域展现价值。

三是强化聘期考核,激发队伍动态发展活力。强化聘期目标责任制,坚持聘期考核与年度考核、日常考核相结合,长聘岗位实行长周期评价,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形成程序规范、合理有序、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发展与流动制度。稳步推进管理队伍职级制改革,全面开展“三定”工作,实现部门职责清晰、内设机构合理、人员编制明确,激发管理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聚焦教师发展核心需求 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变革产生深刻影响。谈到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郑庆华表示,同济大学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聚焦教师发展核心需求,系统构建“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平台支撑”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新生态。

一是智启新程,以人工智能重塑教学科研生态。学校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为路径,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以工程智能创新实践为突破点,系统性推动学科转型调整、内涵升级。学校还精心打造108门智慧课程与279门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智能化课程体系,引领教学范式革新。

二是智育强师,系统化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同济大学连续两年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16期专题工作坊,累计为校内500余名骨干教师提供高质量线下培训,线上参训人次超4000。培训不仅面向本校教师,还积极开放共享,辐射上海市多所兄弟高校,推动区域教师数字化能力整体提升。

三是智策优培,构建数据驱动的精准培养体系。学校全力推进“多要素量化智能评估预测平台”建设,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与分析,构建覆盖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的培养体系。创新推出“人事一网通办”,整合应聘、入职、培养、考核、晋升、便民服务等环节,实现简历自动生成、考核智能分析、个人画像精准呈现、退休档案完整归集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依托学校特色大模型,定制开发数字化工具,为教师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发展支持,全面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数智化转型,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责编:李昉、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