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觸摸歷史,感悟文化
邀請更多人加入“中文朋友圈”
廈門舉行“生物醫學—醫工交叉”項目對接會
江西宜春:陽光大課間 運動助成長
揚州職大:打好校行企協同創新“組合拳”
粵西核電運維產業學院成立
直擊高招:一圖速覽2025年高校專項計劃
葛道凱:扎根中國大地 全面匯聚教育強國建設合力
東北邊疆安全與發展論壇舉辦
趙險峰:高校要堅持特色發展、各展所強
人民網
>>
教育
>>
職業教育
孫茜芸:深化“政校行企社”協同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3-12-18
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地方發展 服務產業集群
2023-12-18
揚州職大電汽學院:培育能工巧匠 實現精准就業
2023-12-18
克職院:將課堂“搬進”廠房
2023-12-18
“小教育”助力“大振興”(走特色發展之路)
2023-12-14
專業對接產業 課堂銜接職場
2023-12-12
“小支點”撬動大產業
2023-12-11
吳小平:努力把學校建成“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示范區標兵
2023-12-10
張志斌:練好“內功”主動“出擊” 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2023-12-10
郭慶:在高職教育與繼續教育協同創新中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3-12-09
蘇海勇:以科教融匯激發職業教育新動能
2023-12-09
高鴻斌:五個“大”全面打造思政育人體系
2023-12-09
陳寶生:推進辦學模式改革 創新院校企貫通合作
2023-12-09
人民網啟動職業院校互聯網“大思政課”共建機制
2023-12-09
人民網發布《2022-2023學年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情況分析報告》
2023-12-09
孫茜芸:培養有“政治態度、情感厚度、時代熱度、技能硬度”的傳媒人才
2023-12-09
宋磊:職業教育的高質量是產業和市場認可的高質量
2023-12-09
“全國融媒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儀式在呼和浩特舉行
2023-12-09
楊立華:建好“大平台”,育好“大師資”,講好“大課堂”
2023-12-08
梁裕:寫好“特”字文章,做好“高”字功課,挖掘“強”字動力
2023-12-08
朱愛勝:以“大思政課”建設推動思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3-12-08
張先庚:建設好市域產教聯合體,需政校行企協同努力
2023-12-08
向家文:以水潤心、以文化人、以德育才 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2023-12-08
2023職業教育論壇舉行 論壇三聚焦“營造良好氛圍 加快構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2023-12-08
2023職業教育論壇在呼和浩特成功舉辦
2023-12-08
2023職業教育論壇舉行 論壇二聚焦“強化多跨協同 高質量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
2023-12-08
聶洪臣:打造校企政命運共同體 書寫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
2023-12-08
劉東華:推進產教城深度融合 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
2023-12-08
龔小勇:深化職教改革,培養新時代卓越技術技能人才
2023-12-08
張先庚:成為一名“大先生”,要努力做到“五大”
2023-12-08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頁
鄭水泉 劉 輝 徐 坤
黃寶印 賈德忠 洪俊杰
於成文 郭 勇 田 彥
李曉華 馬建新 邢紀紅
許 強 李潤東 郭 毅
首都教育系統將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回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教育強國,首都何為”這一重大時代命題。
教育銳評
建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
更好融合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
如何正確看待“大學排行榜”
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縱橫)
培護好就業市場的融融暖意(人民時評…
強教育 抓改革 出人才
傳統文化啟智潤心
學分互認,打破高校知識的“圍牆”
高質量寒假作業這樣“煉”成
本網原創
直擊高招:一圖速覽2025年高校專項…
葛道凱:扎根中國大地 全面匯聚教育強…
東北邊疆安全與發展論壇舉辦
趙險峰:高校要堅持特色發展、各展所強
王定華:推動外語教育改革創新 服務國…
青年勇擔使命,筑牢安全防線
嚴純華:要支持、協助更多年輕的科學家…
教育部:將加快建設國家數字大學
國科大今年本科招生新增7省市 新生全…
趙忠秀:營造更開放的環境 激發年輕人…